"十一五"计划的前四年,大同市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机利用率明显提高,新技术、新农具不断推广应用。
一、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到2009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达152.4万千瓦,同比增长5.24%,比"十五"计划末增长11.98%。拥有农业机械原值15.3亿元,同比增长4.79%,比"十五"计划末增长59.38%。从耕、种、收、加、运五个方面看发展:1、在耕整地机械中拥有拖拉机18314台,比上年新增1180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277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5743部,比上年新增3659部,比"十五"计划末增加7570部;机具配套比由"十五"计划末的1:1.17上升为1:1.41;拥有农田基本建设机械521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519台。2、在种植业机械中拥有播种机2653台,比上年新增213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725台;化肥深施机422台,比上年新增27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139台;地膜覆盖机1515台,比上年新增328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756台;拥有排灌动力机械8896台,比上年新增283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616台;节水排灌机械475套,比"十五"计划末增加25台;农用水泵9539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821台;拥有田间管理机械机动喷雾机405台,比上年新增56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210台;同时新增大棚卷帘机1377台。3、在收获机械中有玉米联合收获机31台,比上年新增12台,比"十五"计划末净增31台;马铃薯收获机126台,比上年新增44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87台;青饲料和牧草收获机185台,比上年新增9台,比"十五"计划末净增185台;其他收获机418台,比上年新增81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379台;拥有收获后处理机械机动脱粒机3620台,比上年新增861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1850台。4、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中拥有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8848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508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9277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4481台;有畜牧业养殖机械7322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3014台。5、在农用运输中有农用运输机械44166台,比"十五"计划末增加9477台。
二、农业机械利用率明显提高。1、2009年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66074公顷,耕整地机械化程度达47.79%,比2005年增长13个百分点。2、完成机播面积112562公顷,占总播面积的35.56%,比2005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机械化肥深施101815公顷,占总播面积的32.16%,与2005年基本持平;机械铺膜65962公顷,为地膜覆盖面积的100%,比2005年增长34个百分点;机电灌溉面积69227公顷,机电灌溉率达21.87%,比2005年增长21个百分点。3、完成机收面积20005公顷,占总播面积的6.32%,比2005年增长4个百分点;机械脱粒粮食数量为116万吨,比2005年增长80万吨。4、完成机械化初加工农产品数量为78万吨,比2005年增长30万吨。5、完成农机运输作业量69162万吨公里,比2005年增加16765万吨公里。
三、新技术、新农具推广应用水平不断进步。我市山区、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76.5%,加之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使农业机械化难实施、难推广,难应用。但是"十一五"计划期间,适合我市地形、气候以及农业发展特点的新技术、新农具得到了有效推广应用。一是注重发展先进大型农机具,淘汰落后老旧机型,提高复式作业水平和效率,与"十五"计划末相比,增加大型拖拉机2770台。二是加大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力度,以普及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植保、推广玉米机械收获技术为重点,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比"十五"计划末净增31台。三是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比"十五"计划末增加马铃薯收获机87台。四是针对特色农业推广耕施肥机械化技术,比"十五"计划末增加耕施肥作业机械139台。五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引进推广各种微耕机械设备。六是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十五"计划末增加地膜覆盖机756台;此外,还新增卷帘机1377台。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