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版的救市计划获众议院的投票通过,美国股市还是没能止住跌势,最后惨淡结束一周的交易。当然一句市场上的名言能够解释这样的现象,“Buytherumor,sellthefact”,当消息出来后也是获利盘逃跑的最佳时机。不过是什么让投资者依然对前景信心不足,甚至连一个周末都不愿渡过,捞一笔就走人呢?情况究竟会怎样发展呢?不妨从宏观经济数据开始说起。
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数据莫过于就业率报告,本周五公布了最新九月的数据。其中,非农就业人口(NonfarmPayrolls)减少了159,000,比上一个月增长了一倍有余,大大差于经济学家预期;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保持在6.1%不变,但也是近十几年来相当高的一个位置。就业数据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而美国主要就是靠货币政策来治理经济事务。这样的数据代表了经济正在处于困难之中,也正表明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光存在于金融业本身了。如果对比以前的情况来分析这个非农就业人口这个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正在处于衰退的开始阶段,远远没到底部。非农就业人口数据图中左边的圆圈中是上一个经济衰退周期(互联网危机)的数据变化情况,右边圆圈中是最近几期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才刚刚进入衰退的开始阶段,未来的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另外一个重要经济数据ISM制造业指数(InstituteofSupplyManagement)接连几个月低于50,代表了制造业部门的需求在不断收缩。新房销售和房屋价格还是处于下跌通道中,房地产的数据不出现好转这次危机的根本问题就不会解决。
不过ISM非制造业指数却是另一番光景。这个指数持续两个月增长,在需求收缩衰退的背景下一枝独秀。可这也仅只说明情况可能不会有那么坏而已,只是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却并不能扭转局面。
到企业的层面上来看,美国的实业也开始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金融行业的失败阴影已经散布开来。最新的汽车销售报告揭示了全美汽车销量急速下滑,这对于底特律的汽车工业是一个严重打击。代表高科技行业的纳斯达克指数(Nasdaq)最近下跌幅度要领先于标准普尔500(SP500),毕竟美国的科技行业是最为依赖金融业的一个实业行业。去年表现良好的龙头企业谷歌(Google)和苹果(Apple)破位下行。在公司财务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出现如此情况,只能说明人们对他们的前景预期并不乐观。上一星期下跌最严重的板块并不是金融板块而是基础资源板块,这其中又是石油股领跌。当然和前期这类股票涨幅过大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石油期货价格的下降造成了对整个行业的冲击。金融业的衰败注定无法支撑虚高的油价,在衰退来临的时候一切都要面临缩水的危险。甚至于一些非盈利的企业机构都要感受到金融业混乱给它们带来的痛楚。一个由100多家大学和私人学校组成的93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因为美联银行(Wachovia)的改组问题遭到冻结,恢复的日期不得而知。这些学校的财务总监十分担心,他们不得不想办法从其他渠道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学校运营。
跨国巨头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可以看作是美国经济的缩影,现在这家美国工业的领头羊也表现出了疲态。公司早些时候向投资者宣布调低全年的收入预期20亿美元。虽然通用电气的工业部门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但占公司收入45%的金融部门却存在极大的隐患。投资者甚至对这家龙头的流动性的充足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因为金融机构的倒闭和经营困难,商业票据(CommercialPaper)市场一蹶不振,投资者争先恐后从里面撤出资金。一方面有大量票据在市场上交易,另一方面这个市场是工业企业主要的短期融资渠道,投资者对通用电气流动性的怀疑是有据可循的。尽管公司管理层一再宣称有足够的现金准备,在巨大的压力下还是不得不寻求外援:向巴菲特出售30亿美元的优先股,并且增发1200万份普通股。
当然以上说的实业部门的问题现在也仅仅存在于投资者的预期和担心中,并没有真正地成为现实。不过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们对整个经济环境的担忧和缺乏信心最终会使整个工业系统大面积爆发危机。通用电气的窘境反应了现在美国企业的一种尴尬的境地,也揭示了未来危机的发展方向:和金融瓜葛太深的实业首先会遇到麻烦,接下来在整个工业范围扩散。大企业况且度日如年,中小企业的生存更是成问题。
再往更微观的方向探索,美国普通人生活的水平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就算在受害最严重的纽约,人们依然过着和以前一样的闲适生活,街上也并不像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样充满了愤怒的失业人群。不过这并不能当作是危机不存在的一个证据,世界的格局早已改变。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单单是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共同分担了这次危机所带来的恶果。这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毕竟没有先例可循,世界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少?如果危机再持续上一年,范围再波及广一些,到时的情景又会是如何?一旦衰退从数据通过企业再传递到每个人头上,那时的恐慌无疑巨大无比。
由此看来,现在的整个情况都是被巨大不确定性所笼罩:并不是关于是否危机的不确定性,而是危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是一个方向正确而又必要的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下一步美国政府努力的方向就是让信用市场重新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上去,首当其冲就是整顿银行业系统的问题。国际间的合作也会积极展开,各国央行已经给出暗示会跟随美国的步伐下调基础利率,并且推出大量的救市基金。光有政府的行动还远远不够,调动起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也是走出危机极为必要的步骤,富国银行(WellsFargo)不要政府援助全盘收购美联银行(Wachovia)和巴菲特的最近大手笔投资是积极的信号。不过并不是说私人投资者的信心已经完全恢复,这需要很长的过程,中间也会有反复。工业企业在做好准备抵御危机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原来的经营模式,过分依靠金融手段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在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的最后说道:“如果要回复到以前的繁荣和发展状态,美国的商业部门就应该把自己的财务系统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主营业务,而不是房屋所有权上。”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