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成本上涨抑制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

成本上涨抑制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

时间:2008/9/15 9:55: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74 字号:
[摘要]  2007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了11%。对美国公司来说,中国商品的价格更高了。飙升的燃油价格推动了运费的上涨。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2007年夏天,中国政府还针对数千种出口产品削减补贴。
  2007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了11%。对美国公司来说,中国商品的价格更高了。飙升的燃油价格推动了运费的上涨。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2007年夏天,中国政府还针对数千种出口产品削减补贴。
  2008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约为32.7亿美元(约合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中国对欧洲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却增长15.7%,达20.4亿美元(约合139.6亿元人民币)。
  由于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充足的制造能力,中国在许多零部件采购上仍具有吸引力。虽然薪资水平在上涨,但工人的生产力也在增长,而且增速更快。
  Valeo SA公司的中国集团副总裁Christian Marsais 表示:“我们对中国的成本优势依然很感兴趣。我们并未改变在华的制造、采购或投资计划。”Marsais还透露,他正在对一些产品进行重新考虑。他说:“大型部件越来越不适合对美出口,不需要太多局部装配的产品也是如此。”
  Marsais认为,如果Valeo公司到墨西哥采购,即使算上运费,95%的中国产零部件仍比在墨西哥采购至少便宜15%。他表示,15%是一个大致的分界点。当高出这一比例时,通过在华采购取得的成本节省优势很容易就盖过了运输时间较长和运输成本等劣势。2007年,这家法国供应商在中国采购了价值超过3亿欧元(29.9亿元人民币)的零部件。预计,2008年Valeo公司在华采购额有望增长30%以上。
  2007年5月~2008年5月,将一个40英尺集装箱从中国南部运送至美国洛杉矶的费用仅上涨了10%至2400美元(16428元人民币)。在这一期间,Valeo公司从中国运输的中小型部件支出的运费占总成本的比例仅从5%增至7%。影响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需求减弱,而且中国较高的工资膨胀(2007年达到10%~15%)已被生产力的提高所抵消。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上大部分电子企业都将生产厂迁往中国,设备生产商及其供应商也尾随而至。有许多的零部件和原料只有在中国才能买到。即使中国失去了成本优势,供应链也不会很快发生转变。如果企业要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工厂,那么客户会对新的生产提出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测试要求。这一过程最长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里,货币和商品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此,短期的物流成本上涨不会使外资汽车生产企业迁离中国。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五金 机械 阀门 中国机械 机械技术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