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介绍说,经过50多年的发展核电已成为技术成熟、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核电已占全世界电力的16%左右,在世界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核电的比重还要更高些。我国核电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大基地,逐步培养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
核电站商业运营或成常态 目标有望提前4-5年实现
“截止到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顺利投产,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三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结束了连续几年核电装机徘徊不前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核电正逐步进入收获季节”,他透露说,今后每年都将有一定数量的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四千万千瓦规划目标有望提高4—5年时间。
他强调,在当前情况下加快核电发展,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满足合理的能源需求,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国宝坦言,受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矛盾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燃煤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为78%,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37个百分点。在刚宣布的9亿千瓦装机当中,煤电机组我算了算大概要6.6亿千瓦,核电装机刚刚达到一千万千瓦,在整个装机当中只有1%。
针对环境的影响,张国宝说,与煤电站相比核电站没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发展核电可以有效替代煤炭的消费,对缓解我国大量使用煤炭造成的地质灾害、酸雨等空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张国宝认为,核电工业技术要求高产业关联度广,核电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营和燃料循环等代表着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与核电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达几十个,产业核电特别是加快核电自主化步伐,对带动我国原材料、机械、电子、建筑等行业的发展,提升核燃料、核动力技术水平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在核电技术方面,张国宝说,国家能源局积极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分两批设置了十个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目前我们已全面掌握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并实现了批量化、系列化发展AP1000三代压水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以核电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CPR1400等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他说。
张国宝: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闪失
今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投产庆祝大会暨核电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论坛上表示,核安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保障措施需进一步加强,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闪失。
张国宝对目前核电安全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他说,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并网发电以来,全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安全运行业绩。按国际通行标准,从未发生过二级及以上核事件,所有核电厂安全情况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放射性排放和工作人员照射水平远低于国家限值。
他同时坦言,随着投产和在建核电机组的增多,核电建设和设备制造方面,近期也发生了一些质量和生产事故,如不抓紧解决这些苗头性问题,有可能对核电安全带来隐患。这些问题的发生,暴露出有些企业在工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坚决避免核电发展大起大落。
对此,张国宝重点强调,首先要加强核安全问题建设,把核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贯彻到从核电项目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行全过程。健全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加强核电行业管理和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建立与我国核电规模相适应的政府核电行业管理和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第三,加强核电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我国自己的核电标准体系还十分薄弱。为此要力争5年内使包括安全标准在内的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核电标准体系。
第四,进一步加强保障能力建设,适应核电发展需要,能力建设是当前核电发展中的软肋,要下大力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