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提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和必然趋势,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机械化将会使许多传统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个过程中,大中型企业大量使用高端机械设备,能够产生较好的规模效应,小微企业则会处于相对劣势。
工业流水线上的工作逐渐被机械甚至机器人替代,产业操作工人将急剧减少,但机器运转需要维护和保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会提升。
日前,知名餐饮企业湘鄂情发布公告称,在未来3年将推广自动化烹饪机器人,采用中央厨房模式。目前其研发团队已开发出了100多道由机器人烹制的菜肴,已有多家门店开始使用机器人炒菜。湘鄂情公司此举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和网友的“围观”。
记者调查发现,机器设备在向服务业渗透的同时,传统的制造业中,机械化、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近日,富士康公司就表示,将在更多工序中使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我国正迎来机械化提速时代。
简单劳动将逐步被机器取代,我国正迎来机械化提速时代
大规模机械化看似言过其实,但记者的不少走访,却印证了这一趋势。
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记者发现,无论在原油还是乙烯等化工产品生产车间,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只有三五名工作人员并不忙碌地监测设备。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每个车间的工人可能需要一二百人,但现在设备改造后,工作人员只需要简单查看设备运行状况。
走进宁波震裕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发现,四五百平方米的车间内,工作人员才十余人。公司总经理蒋震林告诉记者,前两年,公司通过投入1700万元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原先需要上百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十余人操作电脑即可轻松驾驭。
这样的生产车间,在全国各地已不再鲜见。昔日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已然被先进的生产线、专业的生产控制软件所取代。
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机械化也是异军突起。地处江汉平原的湖北省石首,眼下正是中稻插秧之际,水稻田里却很少见到农民耕作的身影。农民刘光武告诉记者,如今水稻田的耕作从插秧到收割都已实现了机器作业,只有喷洒农药需要人工操作,现在种水稻的工作量大概只有原来的1/3了。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