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将于上海车展前发布东风乘用车全新子品牌和战略,这样的消息或许可以算作东风“大自主”发展历程中的节点性事件。
从2011年4月东风首次释放出加强自主乘用车的信号至今,满打满算已经两年。在这两年中,无论是发布“乾”D300计划,统一“双飞燕”标识,还是协同店建店计划遇阻,东风的“大自主”都已从一个概念变成一项战略。
战略升级
东风汽车正不断将“大自主”推向深水区。
据悉,东风汽车将于上海车展前夕公布全新的子品牌,未来郑州日产旗下所有东风品牌车型都将按照这一新品牌命名。虽然东风相关人员并未向本报记者透露具体的名称,但对于外界盛传的将保持“风”字辈的命名规则的说法也并未否认。这也是其自主乘用车战略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为了得出大自主、大协同的最佳战略路径,2012年,东风汽车花费1200万元邀请某国际咨询机构进行了全方位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东风做出了对标通用,对三个子品牌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决定。
“如果东风在三个子品牌确立之后,既能实现平台、采购、渠道等领域的协同,又将差异化定位不断强化,或可以实现新的突破。”有业内人士称。
“大自主一方面是加强自主,另一方面是统筹资源。原来分成几块,现在把这些统一起来规划发展,有些资源就能共享,更有益于今后的发展。”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分析称。在“大自主”战略下,整合各板块的自主资源也将是大势所趋。
时间回到2011年4月,彼时,“加强自主乘用车”的信号开始从东风公司传递出来。三个月后,东风公司“大自主”乘用车战略进入全面操作阶段。几个月的时间,“大自主”战略成为东风公司工作调整的核心,直到年底,东风自主品牌“乾”D300中期事业计划发布——东风要在2016年实现自主品牌300万辆的销售目标。其中,东风品牌的商用车要达到100万辆,东风品牌乘用车100万辆,其他自主品牌100万辆。至此,“大自主”雏形也开始形成。2012年,东风披露了建设20家协同店的目标,并启动了旗下自主品牌统一换标的计划。
对于东风发展“大自主”的历程,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刘卫东认为是一段从“信心”到“雄心”再到“野心”的发展过程。“整体来讲,从2011年到2012年是花一年半的时间解决信心的问题,后面要花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解决雄心的问题,再过两年我们要有野心。”刘卫东表示。
现实考验
但是,在东风推行大自主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考验。
来自东风大自主协同店网络推进的阻碍摆在了眼前。2012年3月,东风披露在年内建店20家的目标,但时至今日,全国仅建成5家东风大自主协同店。
“最主要的还是经销商的协调问题。”贾新光告诉记者。事实上,东风风神、东风风行和郑州日产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建各自的网络销售渠道上,东风大自主协同店计划并没有受到重视。
东风乘用车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春荣也坦言,协同店的建设工作有难度,先不说后期建店完成后的经销商培训和商务政策,仅前期风神、风行、郑州日产三家磋商过程、经销商申请并进行资质筛选等一系列问题就非常耗时间。而对于今年协同店的建店计划,李春荣表示, 5月份将召集三方厂家代表、经销商等召开会议,针对大自主协同店的得失做出讨论,但不会对协同店的目标数量做出硬性规定要求。
当然,协同店建店迟滞只是东风大自主战略中的一个问题。东风不惜重金得来的对标通用的计划也受到质疑。有分析认为,差异化和资源优化整合都将触及两家公司的核心利益。由于东风风神是东风汽车全资的自主品牌,一直是东风汽车重点发展的项目;而东风风行是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并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并非东风汽车关注的重点。从产品定位、价格体系方面来看,售价为11.98万-14.58万元的景逸TT甚至高于售价为9万-11万元的东风风神S30的价格。而去年,风行销量为风神的两倍多,在规模和效益上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绝不能认定我们就是低端品牌。”东风柳汽方面似乎并不认可将风行定位低端的说法。据了解,东风柳汽风行今年已经开始试水大排量高端商务车市场,其定位为高于菱 智、低于别克GL8等合资品牌的商务MPV。
按照此前公布的东风“大自主”的发展规划,“2013、2014年的商品规划要以超常规的思维进行推进。网络渠道上的协同试点工作要稳妥推进,一定要取得相应的效果”。“大自主是一个方向,主要是如何做的问题,要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信达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邢海芝向记者表示。
东风子品牌差异化定位
东风风行对标通用雪佛兰,以“关爱家庭”为品牌理念,定位相对低端;东风风神则对标别克,立图打造“时尚科技”的中端品牌形象;而郑州日产旗下的东风新品牌则对标通用的高端MPV品牌GMC,突出“专业信赖”,定位为高端。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