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资源能源“瓶颈”、环境压力趋紧、产业集中度偏低、经营形势严峻……我国钢铁工业的出路何在?产能过剩是我国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应借鉴国外经验,尤其是日本钢铁工业的经验非常重要。通过减量重组、优化提升化解产能过剩钢铁。
产能过剩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的局面。“钢铁产能高,不是企业想高,而是市场有需要。过去30年,我国的钢铁消费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徐匡迪分析说。同时,地方经济增长和财税收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很多地方政府给钢铁企业下生产指标,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不允许钢铁企业停产。”
从内部因素来看,过去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大多依靠银行贷款,同时企业须保持一定的产量和现金流,才能够支付银行贷款、人工成本和原材料预付款。银行贷款主要看企业现金收入的多少,企业有现金流可以保证生产的,银行可以借新还旧,客观上造成企业负债越来越多。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必须解决好员工的安置问题。日本新日铁成立时有25座高炉,后来通过减量重组、优化提升,关停了一大批设备,现在只有9座高炉。新日铁的办法是对员工进行培训,所有管理层都要承担为员工推荐工作的责任。此外,关停设备后,闲置土地有效利用的问题也要解决。新日铁在八幡制铁所闲置的空地上开展了再生循环项目,为社会提供能源。所以,日本现在更注重防患于未然,对项目的投资非常谨慎,防止出现产能过剩。
欧盟用了20年的时间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中国虽然不会用那么长的时间,但至少也需要5年~10年的时间。重组需要时间,政策调整也需要时间。
“产能过剩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不吻合,环境保护应该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好抓手,当然这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对于今年的钢产量,他预测说:“第二、三季度,钢铁企业会变得理性,因为确实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今年的粗钢产量与去年相比应该会略微增长或持平。”
成本压力是我国钢铁行业微利的重要原因。钢铁企业要提升竞争力,首先必须把成本降下来。罗百辉认为,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微利时代,表面看是一个盈利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战略问题。我们总强调做大做强,但做大一定能够做强吗?投资过大是要赔本的!此外,也不是所有钢铁企业都要去搞精品,精品市场是小市场,投资却很大。这是一个战略判断的问题。短期而言,中国钢铁企业要通过合理配料、精细管理、客户服务来降低成本,这方面要向浦项学习。浦项的高炉使用的原料是经济料,但销售利润率在全球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一。
其次,提升竞争力,要在提高产品质量、追求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同时,不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钢铁行业都面临环保的挑战,环保和节能减排是未来钢铁行业共同的课题,需要以技术、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来完成这一共同的使命。”模胚营销专家陈德强表示,“今天市场上不缺钢材,钢铁企业在生产好的钢材的同时,谁对环境的影响小,谁的竞争力就强,谁就能走得长远。”据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介绍,宝钢在环境经营方面主要有3个方向:一是生产过程低能耗、低排放;二是与下游产业合作,提供绿色产品;三是输出环保技术装备。
此外,创新是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