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的定义: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的学科。
2、当前的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3、更为一般的定义:测量是利用合适的工具(instrument),确定某个给定对象(object)在某个给定属性(Attribute)上的量(magnitude)的程序或过程(procedure)。作为测量结果的量通常用数值( numerical value)表示。该数值是在一个给定的量纲或尺度(scale)系统下,由属性的量(magnitude)和 测量单位(unit of measurement )的比值决定的。
测量学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测量客体,即测量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者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食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
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比如120cm,350元。
长度——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高度尺、指示表、环规、正规
质量——天平
时间——计时器、秒表
体积——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梯级的测量:量筒&量杯。
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
零位法:被测量与已知量进行比较,使两者之间的差值为零,这种方法称为零位法。例如电桥、天平、杆秤 、检流计
偏位法 :被测量直接作用于测量机构使指针等偏转或位移以指示被测量大小。
替代法 :替代发是将被测量与已知量先后接入同一测量仪器,在不改变仪器的工作状态下,使两次测量仪器的示值相同,则认为被测量等于已知量。例如曹冲称象。
累积法:被测量的物体的量值太小,不能够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单一的物体,则测量相同规格的物体集合再求其平均值的方法,如测量一张纸张的厚度,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一颗订书针的质量等
文章来源:五金机械网(www.5j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