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床产业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已经能够为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重点制造领域提供相应产品。尽管如此,国产机床仍旧未能全面进入上述制造领域,只有部分机床产品在某些加工环节得以应用。来自一线用户企业的反映表明,国内机床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太差,在与国外企业的服务比拼中始终处于下风,成为影响国产机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制造企业希望得到的综合服务是机床供应商针对用户企业自身的工艺水平和加工要求给出的个性化服务。“我们既需要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化机床,也需要加工工艺方案和技术支持,同时希望机床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维修。”从太原太重煤机重型减速机有限公司总设备师安建新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察觉到,用户需要的综合服务应当包含一台“量体裁衣”的专用机床、一条生产线或一套生产系统(单元),一套由加工工艺、机床、夹具、辅机(具)、刀具、检验测量、软件编程、物流传送乃至系统规划与控制等在内的加工解决方案,以及后续周到及时的售后维修和可更新的加工工艺方案服务。
机床质量受诟病
稳定的产品是提供服务的前提,否则一台隔三差五就出现故障的机床,即使提供再好的工艺方案,再及时的维修,也会打乱生产节拍,给用户造成损失。而一些国产机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似乎已经成为很多用户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国产机床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一直被用户所诟病。目前,从某些类别来看,国产数控机床在技术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存在问题,用户对使用国产机床替代进口设备心存疑虑,影响了国产机床在航空航天、电子、军工等高端用户中的深入推广。
国内企业提供工艺方案能力严重欠缺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制造企业对机床装备提供商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制造企业将使用现场的诸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推向机床厂家,机床制造商作为服务者的角色随之发生改变。在对用户的服务方面,国外先进机床企业不仅仅提供设备和维修,而且能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工艺服务,并能够与用户产品的开发同步进行工艺和装备的开发。而在此领域,我国机床供应商还处于低端水平,单纯提供机床产品的传统服务模式仍占很大比重,向用户提供整套高效加工方案的水平和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这种趋势在汽车行业体现较为明显,中国一汽集团规划部主任侯若明表示,世界上最好的、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都在中国,但却都不是中国制造。国产机床不仅不具备提供整线设备的能力,单个的机床也不能提供相应的工艺方案,例如位于浙江温岭的正田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拥有上百台德马吉机床,公司生产的零部件的加工工艺都有德马吉公司提供,而少数国产数控机床只能用于某些零件的粗加工工序,表现了明显的差距。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