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域和购买力的分散性
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分散,难以形成像城市人口和需求的集中状况,对农机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的难度加大。此外,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户均居民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同时,农村居民对农机品种消费的范围较广,涉及到耕、种、收各种农机具也造成了购买力的分散。上述农机消费市场的分散性,对流通企业在营销网络构建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均大大提高。
(2)差异性
首先是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对农机需求的质和量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次,地区间消费环境存在差异,除了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造成不同地形的地区农机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农作物使用的农机具也有差异。因此,对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在不同地区间开拓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流通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进行深入的调研,同时在代理农机产品方面也要求品种、品牌多样化、系列化。
(3)售前售后服务要求高
农村居民获得的农机市场信息较为有限,同时消费观念落后,品牌认知度低,怎么买、买什么、如何使用等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口头传播,农机产品消费的示范效应较强,售前咨询服务要求高。农业机械工作环境差,寿命短,更新换代勤,维修成本高,农村交通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对售中、售后服务要求高。
(4)农机产品季节性、集中性购买及使用与单个农机企业服务能力调配困难的矛盾。农机产品使用具有季节性,其消费购买和使用的时间相对集中,迫于成本压力,农机生产企业无法在集中的时间内提供上述服务。
(来源:互联网)